后来美梦成真——邻居影星舒丽娟知道她喜欢电影,带她去片场看拍戏,导演朱石麟慧眼识珠看中,从此开启她的银幕之路。
有张在大银幕上放光的脸,她很快做到主角,《新渔光曲》,翻拍自王人美的经典之作,王丹凤出演受尽剥削的渔家姑娘,贫穷善良,天真美丽,已有王人美珠玉在前,观众依然被王丹凤的演出打动。《落花恨》《春》《秋》《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她拍片量大,一部接一部。但与当时沪上大部分女星不同,勤于工作的王丹凤身上并不盛产小报喜欢的花边新闻,这让她更赢得媒体的尊重和影迷的喜爱。
1948年,王丹凤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片公司主演《无语问苍天》、《琼楼恨》、《海外寻夫》等6部电影,事业再上高峰。影迷遍布东南亚,影响力辐射美加华人地区,本可以在香港继续做一个风光的女明星,但新中国建国后,抱着对新时代的向往,以及为与人在上海的未婚夫柳和清完婚,王丹凤放下香港的一切,回了上海。对于王丹凤的告别,香港影迷多有不舍,当年香港报刊对于王丹凤的上海大婚,还有大版面报道。
成为红旗下的演员,王丹凤焕发出另一种风采。1957年的《护士日记》,1962年的《女理发师》……王丹凤演绎着中国儿女对新天新地的憧憬和爱。在这时期命题作文的新电影里,王丹凤的表演天真、自然,为了演好那些和她生活很远的工农兵人物,她屡下基层体验,在电影圈传为佳话,也让一个个人物走进了观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