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都知道,就在去年8月,由于跟腾讯音乐的转授谈判不顺,网易云音乐被迫下架了1%左右的歌曲,而且大都是知名歌手的版权,这又导致不少用户的歌单中出现了一些变灰的曲目。
但到了年底,根据比达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在线音乐平台中,网易云音乐的数据不降反升,几乎已经追平了酷我音乐(因为两家数据公司的口径统计问题,这里只看相对差距,不比具体数值)。
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如今各大平台的用户群已经基本稳定,因为版权流失到其他平台的比例越来越低。
音乐市场分析师Joye告诉娱乐资本论,曲库的打通,仅仅解决了用户的一个小问题。更为核心的是如何让音乐平台保持“性感”,让用户有新鲜感。
按理说资本层面的版权购买比拼已经成为过去,产品和服务的比拼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那么现在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三者的打法又是怎样的呢?
从形象来说,腾讯音乐像一条小章鱼,恰好它走的是章鱼式的商业延展模式。旗下的流媒体平台有QQ 音乐、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听歌之外,还有全民 K 歌、酷狗直播、5sing等音乐产品。
近段时间,腾讯音乐投资线下娱乐品牌K米,更是有意在往线下延伸。
内容出版、原创内容以及和消费者紧密接触,使腾讯音乐的生态版图在不断扩张。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首席执行官彭迦信曾表示:“对于音乐人而言,腾讯可以提供最全的用户覆盖,多产品的孵化能力也能让音乐人获得更多回报。”比如,《速度与激情 8》在腾讯音乐上贩卖的电影原声数字版,销量达到了白金唱片级别,实现了跨形态的营销合作。
网易云音乐则是以差异化的音乐社交属性及营销手段来获取用户。除了APP的运营推广外,更偏向于内容营销,比如其地铁专列的推广活动、乐评矿泉水瓶等,以此来扩大用户量。然后在APP内部分发流量。像之前的短视频计划、知识付费等都显示出网易云音乐也在加速对内容的布局。
相比于上述两者,虾米音乐则专注的是产品本身。3月26日发布的虾米音乐7.0全新版本可以窥见一二,其主打听懂用户的专属音乐世界。“7.0版将优质内容与智能科技结合,助力用户聆听自己和他人的音乐故事,找到更多趣味相投的好伙伴,打造人与人之间的强社交关系。”虾米音乐版权负责人曾莺表示。
最为突出的是,虾米音乐7.0版在多端场景发力,让用户在亲子模式、驾驶模式、体育场、客厅、礼堂等多场景下沉浸。
版权和用户,谁才是命门?
通常情况下,谁能连接起更多资源,建立起更完善的生态,在未来的布局中会有更多话语权。
音乐不是音乐产业链的最终产品,广告、巡演、衍生品等渠道都比播放歌曲本身更赚钱。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但音乐着实可以改造生活,能链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这正是当下人们需要和在意的。
从三大音乐平台的盈利模式来看,虾米音乐商业模式的重要部分就是付费VIP,就大多数的音乐平台/APP来讲,付费会员是重要的营收手段;网易云音乐的盈利模式是广告+会员付费+积分商城;腾讯音乐娱乐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付费音乐、秀场、转授权、广告、游戏等。
说到底,其核心还是需要用户,用户注重的是体验。而独家版权,其核心作用就是圈用户。
但朴树和周杰伦都是稀有动物,大部分音乐版权对用户几乎没有撬动作用。
因为在圈用户这个层面上,只有极少数的歌手能达到“没他就得换APP听”的地步。据河豚君从行业了解,之前朴树的《猎户星座》数字版权独家已到了2000万的量级,而杰威尔的版权更是上亿。业内人士说:“”
当用户规模越来越大时,付费习惯逐步养成,再引入服务,从用户的音乐体验到音乐人的变现,形成完整的商业循环生态。所以说,谁能在版权的加持下联系起更多的应用场景,给用户创造出更多的意外和惊喜,或许争夺用户会更有效,这也是在线音乐平台下一站的制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