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油炸的薯片、薯条等经过化学反应容易形成丙烯酰胺。
此后,科学家发现,很多食物尤其是经高温烹煮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含丙烯酰胺 。
“不过,普通人关注的是是否含有这一物质,业内关心的是剂量有多少。”厉曙光说,丙烯酰胺在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具有潜在致癌性,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7月发布的一份通报,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专家认为,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都具有神经毒性;对动物还具有生殖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通俗点说,现在学界只是在动物身上研究发现这一物质可能致癌,但是在人身上能致什么癌,尚不清楚。”厉曙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