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今天,无论是80后、90后、00后,我们都不再过多谈论理想和奋斗,我们也不过多谈论青春和美好,因为青春已经“早衰”,年轻人都喜欢说自己“丧”,说自己步入“前中年危机”,关于青春的多愁善感只会被视为矫情。曾几何时,年轻人以反叛、以奋斗证明自己的价值,如今我们更热衷于扑向消费的怀抱,在“买买买”或为偶像的狂热应援中,寻找自己的存在。
因此,这不是一个属于朴树的时代。朴树始终在吟唱少年的迷茫、愤怒、不安和忧郁,他仍在歌曲里孜孜追求着诚恳、纯真、美好。这不是朴树矫情,也不是朴树的粉丝矫情,而是这个时代里不再有那么多“少年”,也不再有那么多人相信纯情。这不是朴树的遗憾,我们以为失去了“那些花儿”并不影响赚钱或升职,但损失的精神世界却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