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饰演司马懿
《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显然很符合这个论点,他是一个典型的识时务者,更是时代的顺应者。纵观司马懿的一生,自我、家庭、国家这三个贯穿他一生的版块紧密相连。司马懿作为大军师,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他不仅有抱负,还是相当大的抱负,他不屑普通的欣赏,渴望极高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他拒绝曹操的征召,所以他对曹丕说“司马懿不做任何人的奴才”。他以诸葛亮视他为对手为荣,对于能跟诸葛亮一战,他不只期待,而且兴奋,他追求的是与高手抗衡的快感。
有观众说,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只懂龟缩,而不敢应战,证明司马懿不如诸葛亮,其实不然。忍只是司马懿的选择,而不是属性。《虎啸龙吟》集中体现了司马懿的“隐忍”,但他的“将才”也不容忽视。擒孟达时,他十日行军1200里;征辽东时,他准确预估时间,百日去,百日攻,百日回,这些都凸显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谋略。直到妻子春华因敌导致家中变故病逝,他知道这困境已无法用忍来解决,所以他换上红衣,举刀起事,必要之时无需再忍。
忍和不忍都是为了家,变和不变都是因为惧
本周《虎啸龙吟》演到司马懿起事,更多观众愿意说司马懿“黑化”了。为何忍了大半辈子,最后不忍了?司马懿因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