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助学”项目原发放流程为:爱佑未来滚动拨付善款至监护人银行卡上。随后,帮扶干部实地采集善款使用进展,上传至“分贝筹”并通过“分贝筹”公众号对应推送给捐助人。如发放过程出现问题,或结对干部没有及时反馈,下一季度的资金发放会暂缓。拨付善款记录及善款使用进展均发布在受助对象页面下“进展”标签页中。
“同一天生日”活动后,爱佑未来将继续严格执行善款发放。在善款发放时,爱佑未来团队工作人员将逐个核实孩子信息。经核实的孩子,善款直接拨付至贫困孩子监护人的银行卡,用于孩子学习和日常生活支持。
所有捐赠记录、善款发放进展、善款使用进展均会在爱佑未来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由于需要逐一核实并反馈,第一批善款计划自2018年1月16日起陆续发放,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第一季度的发放。后续我们会邀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监督。
我们还将通过实地探访、邀请捐赠人回访等方式,让公众有更多机会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监督善款的执行。
6、 这个项目为何会停止筹款?在备案上是否合规?
12月23日上午,爱佑未来项目工作人员发现信息错漏问题后,紧急与“分贝筹”技术团队沟通,核实信息并进行更正,同时向公众诚恳致歉,于12月24日停止了“同一天生日”筹款。
关于筹款主体资质等问题,我们向民政局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和解释,正在等待调查结果。
此前,爱佑未来基金会于3月10日向深圳市民政局提交此活动备案表,于2017年5月21日再次提交新一阶段的活动备案表,并于8月份在“慈善中国”上备案,本案编号为:53440300MJL16079XPA17007。在此,对民政部门的及时监督表示感谢,爱佑未来也会积极配合深圳市民政局的调查工作。
7、 对于一些公益人士质疑的 “传播孩子照片”等隐私和伦理问题,怎么看?
这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现在回头来看,项目最初的出发点是“真实”(当然,过程中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导致了公众对真实性的质疑,在此再次道歉)。在公益领域,有很多一对一助学类的项目,也总有一些捐赠人会有疑问:捐出的钱到底有没有真正给到需要救助的人手中?我们希望用互联网的连接来更好的打通捐赠人和受助人之间的桥梁,既能保护受助儿童不要过分曝光(隐去了孩子的详细地址、学校等信息),又能让捐赠人有很直观的感受。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本次公益活动传播,能够在线上引起大量网友的关注,并且带来大量捐助,无疑与这些孩子故事,经历,乃至面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也一直认为,唯有真实的故事或者经历的展现,才能唤起更多人的爱心、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公益才有可信赖的基础。
但这并不是团队整体考虑不周的托辞。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本身的传播特点和放大效应,确实会让原先一些传统的倡导捐助方式或者真实故事的呈现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隐私问题和信息过度曝光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考虑过孩子隐私问题,所以隐去孩子的详细地址、学校等信息,并征得了监护人的同意。但是,却过多的考虑了捐赠人要求公开透明的愿望,没有做好信息公开透明、筹款效果和儿童权益保护的平衡。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探索和规避,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提出建议,共同探索一种合理而平衡的公众动员方式。
8、 这次风波给了公募基金会怎样的启示,后续如何更好地开展公益工作?
“同一天生日”引起的这场风波,让我们深感惭愧。
贫困孩子是真实存在的,捐进来的钱也在基金会的账上,非常安全,请大家放心。但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公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在探索公益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在每个工作环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匆忙上线一个没有经过严谨审核的产品,出现低级的错误让广大爱心网友产生质疑,确实难辞其咎。在此向广大网友和捐赠人再次诚挚道歉!
本次事件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由于公益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监管十分重要。当然,爱佑未来要负起更主要的责任,公益项目执行各环节的合规性、做好筹款公开透明与守护筹款伦理之间的平衡,更为重要。
这几天里,我们一直在倾听来自各界的声音,有对信息纰漏的愤怒、对流程规范的质疑,也有对“好心办坏事”的遗憾、对危机响应不到位的指教,这些我们都将认真吸取教训,通过后续的严格运营和透明公示,持续给公众一个清晰、准确的交代。希望在整个事件中受伤的网友,能够对公益重拾信心,也欢迎大家时刻监督。
与此同时,公益行业内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很多伙伴都给出了专业而理性的建议,惭愧之余,我们也深表感谢,一定会从中获得反思和成长。公益组织因为被信任而得到捐赠,就意味着我们要背负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考量,对每一分善款都认真对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受助人、捐赠人,每一个参与到项目链条中的参与方,让每一份信任都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