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郎永淳,你们一定再熟悉不过。每晚7点,必备的“功课”不只是热腾腾的晚饭,还有《新闻联播》里熟悉的面孔。他是为数不多的“国脸”之一......不过现在,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式。
2015年9月2日下午,一则消息一出世便引来众人热议,“据知情人士透露,今晚是央视主持人郎永淳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出镜”。消息印证,当晚之后,他再也没出现在电视荧幕的右侧。
很快,他更换了一张新的名片,成为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看起来依旧“光环满满”。
然而,从传统媒体到产业互联网,从央视主播到创业公司高管,业务和人脉圈都大不相同。即使是昔日的“央视名嘴”,似乎也会沦为素人,赶不上趟儿。那么,郎永淳又是怎样hold住的呢?
下面CC名片与大家分享他的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1.“我们每天都在悬崖边上行走”
回顾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郎永淳有一个体会,“我至今还记得《东方时空》一位前辈说的一句话, 我们每天都在悬崖边上行走,一定小心不要让自己摔下去 ,只有幸存者,才有可能成为建设者。”
九十年代初,正值电视迅速发展改革,央视先后推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面孔出现在荧幕上。
1995年4月7日,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摇身一变,变成第一媒体的主播。在广播学院接受了一个学期的专业训练,向同学借了一套西装,郎永淳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的直播台。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新闻30分》的前身是《午间新闻》,二十分钟的节目,所有新闻串成一盘磁带,主播只需要说两句话,“欢迎收看新闻,请看详细报道”和“感谢收看新闻,再见”。
而改版之后采用了直播,导语多,没有台词提示,播音员只得低头看稿子、抬头看新闻,这对于新兵上阵的郎永淳来说,压力很大,难免不自然。当时的他觉得,穿着借来的西装,很不自在,“绷得肌肉紧张”。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也从没出现过戴着眼镜播新闻的播音员。甚至有观众来信,批评他戴着眼镜。
迈开了步子,就容不得迟疑,郎永淳还是想走得扎实、自信一点。央视各个频道、各个栏目,主持人太多,《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就属于央视主播的最高序列,除了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在官方层面拥有相当高的声望。
大概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确实成为了一把好手。正如你后来看到的,《新闻联播》和《新闻30分》里身披光环,谈笑皆鸿儒的“郎主播”。
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加入《新闻30分》的第一年,是职业生涯中最艰辛、压力最大的一年。
2.离职,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