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第一位获得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JoanHinton,其中文名为寒春。2004年,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这位年过八十的耄耋老人手中。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她在1948年来到延安,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做出了很多贡献。现实中,能像寒春拥有如此光鲜履历的外籍人士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此前中国每年发出的绿卡也仅有200多张。
“中国绿卡”与时俱进
在世界范围内,绿卡主要是发达国家开展人才竞争、吸引并且留住高层人士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绿卡在这一方面起步虽晚,但出台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国际化,也越来越与时俱进。
去年,中国公安部宣布,根据《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将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包括: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等7类企业、事业单位任职,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外国人,可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
简单地说,现在,符合“中国绿卡”申请条件的人多了,办理手续简化了,审批周期缩短了。例如,北京已开通永居“直通车”,降低申请门槛——放宽工作单位、居住年限等要求,凡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而且审批周期从以往的180天大幅缩短为50个工作日。
“中国绿卡”进一步扩围,意味着中国向世界更加开放与包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表现。
在英国汇丰集团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绿卡”有多少含金量?
以前,有外籍人士吐槽“中国绿卡”在很多场合无法办理业务,比方说,持绿卡不能买火车票、不能开账户。不过,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中国绿卡”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还有足足的“含金量”,在明确永居功能和落实永居待遇等方面做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