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歌交朋友
幼年吟诵的诗句伴随我一生,
让我历经无数苦难,
仍乐观平静。
我从小就喜欢读诗,
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70年了。
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
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在这份感发生命中,
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所以中国一直有“诗教”之说。
诗歌让我在苦难中抱有希望
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
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
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
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
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
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
这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
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
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论语》对我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在《论语》里边读了一句,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所研究的,君子所追求的,是做人的道,而不是只追求饮食、物质的享受。
我对于物质的、现实的这种利害、利益不大重视,我所要持守的是一个理想,是一个品德。
孩子们吟诵古诗,长大后会成为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
为青少年编选一册古诗的读本,
而且教给他们怎样去诵读和吟唱古诗,
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常存在心中的一个愿望,
我抱有这个愿望,
还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传统而已,
而更是想藉着教导他们诵读和吟咏古诗的训练,
来培养和提高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
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
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
这样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
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
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
无论是在文科方面或理科方面,
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叶嘉莹先生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己任,一生奉献于诗词,为中国古典诗词解读、传道。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她推崇吟诵诗词,提倡诗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她教会年轻人审美,也用一生证明了女性可能抵达的至美与大美之境,叶先生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首千古名篇。寂寞而丰饶,朴素而壮阔。她的故事是对女性自我认知、女性创造力的最好的诠释。
(叶嘉莹先生的学生代为出席颁奖仪式)
在以“新经济,新生活——新时代女性认知的迭代与自我迭代”为主题的2018天下女人国际论坛颁奖礼上,叶嘉莹荣获“女性创造力奖”,
叶先生获此奖项表示:“我用一生去证明女性的创造力。”虽经历无数苦痛和失去,却“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她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代表和引领者,她本身的创新力量和个人创造力更是映射着中国当下女性的不断“向前一步”,为自己书写更耀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