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有一次,贾玲用自己的经历改编了一个小品,扮演一个女喜剧人,为了逗乐观众,她在舞台上表演空口啃辣椒、三秒吃西瓜、不喘气喝完一瓶啤酒……
女喜剧人的男朋友对她说:“我不想看到你这样”,可她只有一句话:“可是我喜欢。”男朋友最终离开了他。
小品结束后,主持人吴秀波问她:“如果有机会再选一次,爱情和喜剧会选择哪个?”
贾玲笑得露出两个好看的小酒窝:“不能两者兼得吗?”
“不能。”
贾玲依旧笑着,很认真地一字一句说道:“我是真喜欢。”
她真的是一个很用心的喜剧人。
贾玲进入喜剧行业实属偶然,那时,她还是个很瘦很好看的姑娘,爱美,也幻想着今后能够成为明星,拍时尚大片,于是,在高考那年,她毅然填报了中央戏剧学院,想学习表演。
然而命运弄人,选择志愿那天,贾玲的妈妈接到招生办的电话,她对选专业的事情不懂,只觉得女儿整天乐呵呵的,学喜剧表演准没错,于是替她选了相声班,这个选择,影响了贾玲的一生。
作家池莉曾经说过:“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来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
为了生存,贾玲跑遍了北京的小场子,她在老板们面前毛遂自荐:我在台上讲相声,要是观众不买账,我就自动滚蛋,绝不拿一分钱。要是观众喜欢,赚到的钱三七分,我只要三成。
为了讨观众喜欢,贾玲豁得出去,一口气喝啤酒,几秒啃西瓜,都是她真实经历过的事情。
可就连这样的舞台,也很难上,女相声演员本就少,可讲的内容也不多,没人愿意接纳她。
有一次,她费尽心力地表演,喝下了不知道多少啤酒,啃了多少西瓜,才换来少得可怜的7块钱,连来回的车费都不够。
还因为没钱交房租,被房东赶了出来。卖掉了身上唯一值钱的随声听,用20块钱,过了一周面条就咸菜的生活。
那段时间实在是太难了,这样的坚持,好像是无望的,她在北京跌跌撞撞地乱闯,却一直敲不开真正舞台的大门。
但在最难的时候,她也没有回老家。梦想这个东西啊,有时候能够给人想象不到的力量,那是困顿生活里,唯一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光。
一年又一年的蛰伏与修炼,终于,机会来了!
2010年,贾玲和白凯南的相声《大话捧逗》被推荐上了春晚,贾玲开始了一轮一轮的审查和筛选。
经历了太多次变数和失望的贾玲变得小心翼翼,直到确定登台前的5分钟,她才给父亲发了短信:老贾,看电视,你女儿在上面呢!
这孩子,太苦了,总算熬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