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那么高的票房,跟黑人地位、文化的崛起及群起观影直接相关。《黑豹》口碑那么好,恐怕跟套在美国白人头上“政治正确”的紧箍咒也不无关系,不排除怕被扣帽子而不敢打差评的影评人存在。
在美国,黑人、女权、LGBT(女同、男同、双性恋、易性者)都是风潮,都是政治正确,这几年的影视作品,包括奥斯卡,也都在往这几个方向靠。一是有市场,是实实在在的钱。另一方面,还能讨好大多数人,何乐而不为呢?
奥巴马当上总统的几年,黑人地位确实有很大的提升。黑人电影人也越来越给力,拍出了《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逃出绝命镇》、《黑豹》等不错的电影。要是搁在以前,这些电影绝不会在票房和奖项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但是如今的大环境下,可以。
举个例子,黑人名导斯派克•李曾拍过一部黑人电影《为所应为》(1989),探讨种族问题。如果按豆瓣和IMDb综合评分来看,比以上几部黑人电影都要好。《为所应为》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提名,但是都没获奖。全球票房也不高,只收了3700万美元(其中北美2750万)。
但是,《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逃出绝命镇》都获大奖了,《黑豹》明年估计也要入围。《为奴十二年》成本2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88亿美元(其中北美5700万)。《月光男孩》成本400万美元,全球票房6500万美元(其中北美2800万)。《逃出绝命镇》成本450万美元,全球票房2.55亿美元(其中北美1.76亿)。白人导演拍的黑人题材电影《隐藏人物》,也获得过三项奥斯卡提名,成本2500万美元,全球票房2.36亿美元(其中北美1.7亿)。
列举这些是想说明,无论站在名的角度,还是站在利的角度,黑人电影现在都是一门好生意。即便不要名,光看利,这生意也值得做,因为有市场。比如2017年的一部屎尿屁黑人女性喜剧《嗨翻姐妹行》,成本只有1900万美元,全球票房1.39亿美元(其中北美1.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