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离我追求的表演状态更近了
新京报:三年没有演话剧了,这次回来演《窝头会馆》什么感觉?
何冰:没什么感觉,我就是演员。我三年没演过这戏了,但一点都没有陌生感。非但没有陌生感,可能离我追求的那个表演状态还稍近了点。这个戏也不用大排,就是大家熟熟词,再加上回忆,回忆就行了。但是舞台演出很奇怪,你真正的回忆是跟观众一块儿回忆的,你自己回忆不起来。
新京报:这轮首演时,我在台下看你演前几场戏,脸上就出汗了,是特累吗?
何冰:这个戏就是累,台词密度非常大。而且长句子也多,在台上用身体的时间也长。比如咱正常说一句话,“你吃了吗?”“吃了,烙饼。”但是这个戏就会说,“昨天晚上我就一直饿着,饿着到今天才吃了一张烙饼”……这么说话肯定累。
新京报:现在回想当初排《窝头会馆》,“苑大头”这个人物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何冰:刘恒老师这个剧本,我觉着他把自己对人生的好多观点都说进去了。他给我们解释的时候说,这个戏就想说一个物质分配的问题。其实物质分配什么年代都存在,对我们演员来说不是演“物质分配”,我们演的是“人物关系”。这个“人物关系”吸引人,比如“苑大头”跟丹丹姐演的田翠兰这组关系。还有苑大头与他儿子的这种关系,尤其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很能体会这种心情。刘恒老师也有一个儿子,就是当爹的表面上看着有权威,其实有时候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很怕儿子的,我儿子13岁,有时我就很怕他。怕什么呢?也说不清楚。
新京报:这三年没演话剧,前段时间《茶馆》里的小刘麻子也没演,这跟签约经纪公司有关吗?
何冰:根本没任何关系。首先我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它,这是我的工作。所谓经纪公司,它是一个剧院以外的工作,帮你处理一些事。如果它构成影响,我就不签这个公司了,首先得是本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