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合作“头移植”手术的任晓平教授(右)和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卡纳维罗
昨晚,任晓平教授接受中国之声专访时表示,关于用捐献者遗体完成人体头颅移植的第一个解剖学外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于下周发表。
记者:
遗体上的实验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移植之后符合哪些指标就算成功了?
任晓平:
因为这套方案外科学上从来没有,我们把它设计完成了。之后,我们把这个研究成果投到学术期刊。期刊经过严格的审查,这个领域世界级的专家,他认为我们的设计非常合理,这就是我们的成果,也就是我们的成绩。
记者:
目前的成功对未来活体的手术有什么意义?
任晓平:
它为我们未来的实验提供了外科学整个的手术原则、手术入路、手术解剖结构的选择,以及各种组织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记者: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进行头移植这样的手术?
任晓平:
简单划分一下,就是目前临床上的不治之症。
但人类头颅移植,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医学问题,更是伦理、法律,甚至是哲学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医学方面,关于“死亡”的定义是怎样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
死亡的定义,在我们国家医学界和法学界有很多争议。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立法上的标准,但我们目前行业内通行的标准是两套,一套标准是一部分三甲医院现在在执行的脑死亡标准,特别是在器官移植方面,还有更多的临床宣告病人死亡,实际执行的是一个混合标准,因为对死亡标准的界定,法学界认为这不是个单纯的技术标准,它涉及到一个自然人出生和死亡这样重大法律事项的界定。
所以,换头术只是一个博取眼球的噱头?